向天1公里谋发展,距离地面垂直高度1000米以内,视地区特性和实际需求可扩展至3000米以内的空域,通常被称为低空。低空经济发展不是只有“无人机”,就像新能源发展不是只有“汽车”,只是在这类产业发展阶段,发现无人机是目前相对合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载体”。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报告》从全球低空经济发展观察,至今先后经历了早期应用探索阶段和规范化发展阶段。其中在早期,由于低空技术不成熟,因此以低空旅游和在农业、工业的探索应用为主。2010年以后,随着低空飞行技术的愈发成熟和应用的多元化,规范化监管成为这一时期各国低空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当下全球低空经济正处于进一步的应用普及阶段。
低空经济不仅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其产业链条长和应用范围广,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多元化发展,这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其次,低空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增长,如通用航空、无人机制造、智能制造等,从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如应用场景广泛包括但不限于:物流、旅游、应急救援等,这些新服务模式能够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促进消费升级。
目前我国低空经济企业增长快,通用航空市场持续扩大,以无人机产业为领先优势,警用航空发展加速。对于整个低空经济市场未来的发展,中央在十四五规划发布的《国家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中明确,到2035年国家支撑经济发展的商用和工业级无人机预期达到2600万架,同期,无人机驾驶员也将增长到63万名。到2035年,中央对国家低空经济的产业规模预期达6万多亿元。
但实际上,无人机产业仅仅只占了低空经济的一小核心部分,对于整个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发展而言,还有许多细分环节值得各地结合自身优势去强化和培育。中国低空经济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领域,研发包括各种工业软件,原材料包括钢材、铝合金、高分子材料等,零部件包括芯片、电池、电机等;产业链中游包含无人机、航空器、高端装备、配套产品、低空保障与综合服务;衔接下游需要有飞行审批、空域备案等,通过后的下游应用是低空经济与各种产业的融合。
前瞻结合当前低空经济各地要快速发展的任务,从“资源、工业制造优势、智能化发展技术”等层面综合评估考虑,建议大部分地区可以优先重点关注上游端“关键原材料”、“零部件”、中游端“传感器”、“摄像机”、“遥控检测”、“起降与指挥”等细分产业环节的发展,未来低空经济的发展或将把新能源汽车的低空赛道列入并集,作为低空飞行器(汽车)的核心载体。(目前小鹏、吉利控股的沃飞长空、Joby Aviation、阿勒夫汽车等近180+企业在研发飞行汽车方向的相关项目)
具体应用场景分析,请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在低空经济产业规划的全过程中扮演重要的智库决策角色,为地方政府提供低空经济区域性产业研究、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定位规划、低空经济细分产业赛道选择、低空经济产业链招商图谱编制等产业咨询服务,以此助力各地低空经济工作专班/小组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区域竞争力,同时助力其考虑产业集聚效应,将飞行活动与相关产业发展、终端消费者等应用场景紧密结合,确保低空经济产业规划既符合地方实际,又能有效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